张问陶巫山写性灵

巫山诗文
201503-2319:01
分享

向承勇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四川遂宁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山东莱州知府。晚年归隐吴门(今江苏苏州),自号蜀山老猿。著有《船山诗草》20卷、《船山诗草补遗》6卷,存诗3500余首,书画1000余幅,是我国清代最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

张船山风流儒雅,才华横溢,于诗、书、画皆有极高造诣,名震海宇。其诗被誉为清代“蜀中之冠”。袁枚(乾隆诗坛盟主,性灵派主将)说他有“倚天拔地之才”,视为“八十衰翁生平第一知己”(《答张船山太史》)。清末蜀人傅世洵认为张船山是自从明代杨升庵以来三百年蜀中最杰出的诗人,诗云:“弱冠闻君已出群,中年阅历老弥真。旁人漫哂无余味,三百年来见此人。”(《论蜀诗绝句》)著名学者刘扬忠先生则认为:“张船山不单是西蜀诗人之冠,而且是清代中期全国诗人之冠。”这样评价张船山其实也是有依据的。中国历史悠久,被誉为诗的国度,历代诗人辈出,多如繁星,但真正能写入文学史的并不多。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论及的清诗人为19人,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论及清诗人为28人,中国社科院编三卷本《中国文学史》论及的清诗人仅为16人,张船山皆在其中。而列入《清史稿文苑传》者,蜀中只有张船山一人。杨世明先生在《巴蜀文学史》(巴蜀书社2003年版)中说:“从汉代以来,巴蜀出产了司马相如、扬雄、陈子昂、李白、苏洵、苏轼、苏辙、虞集、杨慎、张问陶这十大文学家,他们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人。迄今为止,几乎任何中国文学史,都要对上述十人的文学成就作出介绍。”这些都无不说明船山在清诗史上的重要地位。

对于诗歌创作,船山主张抒写性灵,反对模拟。他认为“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论诗十二绝句》),“诗中无我不如删,万卷堆床亦等闲”(《论文八首》),“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论诗十二绝句》)。所以他的诗风清新自然,“生气涌出,沉郁空灵,于以前诸名家外又辟一境”是“太白少陵复出”(清人张维屏语)。

那么张船山是如何表现自我抒写性灵的?其实我们也可从他的巫山诗得到领悟。张问陶曾往来于家乡、湖北及京师,数过三峡,自然有许多吟哦。所著《船山诗草》,涉及三峡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尤其是有关巫山的形胜人文即有《瞿塘峡》、《黑石》、《大溪口风雪二首》、《大溪口守风四首》、《癸丑元日入巫峡》、《巫峡同亥白兄作(二首)》、《壬子除夕与亥白兄神女庙祭诗作》、《舟中守岁(四首)》、《舟中遥望巫山二首》、《峡中作》、《峡中寄王椒畦王子卿》、《瞿塘巫峡》等诗,指点江山,抒写性灵,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神奇瑰丽的巫山峡江画卷。

峡雨蒙蒙竟日闲,扁舟真落画图间。

纵将万管玲珑笔,难写瞿塘两岸山。

这首题为《瞿塘峡》的诗,系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腊月,张船山由成都赴京师,经过三峡时所写。

瞿塘峡以“雄”著称,西起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全长约8公里,是三峡中最短和最险的一段峡,而这一段峡按行政划分地界奉节巫山大约各占一半(如果说按照古地理志划分,瞿塘峡属古夔州或夔州府,但如果要分县治看,实际上瞿塘峡为奉节巫山两县所共有),以黑石滩(在巫山境内。黑石滩在康雍时期建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王爷庙,供奉龙王菩萨。过去凡有过往船只经过,都一定会携醴去祭奠龙王,希望平安返家。而王爷庙中还建有藏船楼,藏有长江进出所有船只模型,标明有尺寸大小)为界,以西为奉节,以东为巫山。瞿塘峡峭壁上有很多题刻,记录着古峡的历史变迁,而最引人注目的仍是“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长江到此破门而入,“江水开辟流其间”(杜甫《夔州歌十绝句》),奔腾呼啸,夺人心魄。然而景随人意,景因情生,情景交融,作者此时早与自然山水浑融为一体,他徜徉在山水之间,恣意遨游,早已忘却俗累,全没了穿行其间的惊险不安,完全陶醉在这“天辟画图浓”(张船山《瞿塘巫峡》)的奇异自然之中。在诗人张船山眼里,瞿塘峡是多么的美好惬意,这里烟雨迷蒙,两岸连山,好不悠闲自在,扁舟行到此处,就仿佛一下子停泊在了美丽的画图之中。这时作为画家的他有了作画的冲动,但他却不知道从何下笔,以他的技艺能把这美好博大的瞿塘画下来吗?根本不可能!所以他只能大叫一声遗憾了,不得不打消作画的念头:“我”纵然用一万支轻巧玲珑的画笔,也难以描画出瞿塘峡两岸的美丽!

这两句写得极高明。首先,作者看似有点“眼前有景道不得,老天作画在上头”的遗憾意味,实则从另一个方面赞美瞿塘美不胜收美不可描画;其次,既写眼前,也写世相,极具哲理,也可以说是诗人的一种彻悟,即“心中纵有,笔下却无”(也隐“纵有济世之才却无力补天”)这样一个普遍规律,故深受人们喜爱。

黑 石

石脉藏精铁,江声走怒雷。

乍惊飞鸟避,真涌断鳌来。

大冶凭谁铸,潜虯只自猜。

世人空唾骂,愁绝宝刀材。

瞿塘峡有黑石滩,此滩十分险恶,滩激浪涌,稍不留神便会舟倾人亡,常令行者胆战心惊不寒而栗。范成大一次到成都任所从三峡经过,因惧怕黑石滩难过就在巫山多等了一天,曾作有《自巫山遵陆以避黑石诸滩,大雨不可行,泊驿中一日,吏士自秭归陆行者亦会》一诗。另外范成大还曾对黑石滩之险进行过精准地描述:

峡中两岸,高岩峻壁,斧凿之痕皴皴然,而黑石滩最号崄恶。两山束江骤起,水势不及平,两边高而中洼下,状如茶碾之槽,舟楫易以倾侧,谓之茶槽齐,万万不可行。余来,水势适平,免所谓茶槽者。又水大涨,渰没草木,谓之青草齐,则诸滩之上,水宽少浪,可以犯之而行。余之来,水未能尽漫草木,但名草根齐,法亦不可涉,然犯难以行,不可回首也。(见宋范成大撰《吴船录》二卷)

张船山的这首诗主要描写了瞿塘峡中黑石滩上的一种可以用来铸造宝刀的坚硬如铁的黑色石头以及惊心动魄令行人胆寒的峡江“真涌”、“怒雷”。诗说,这石脉(远古时期,由于火山喷发,不同成分的元素溶液在适当的温度下出现的结晶矿物质)中含有精铁(指优质铁),但这里波涛汹涌,危机四伏,要掘取却并不容易。江涛奔啸声震如雷,乃至将飞鸟吓得不敢经过,而湍急的流水竟然让巨鳌退避三舍,阻断了它们的到来。那些技术精湛的铸造师凭借什么材料来铸造精良的金属器物呢?只能自己在心里猜测。世上之人(实指有用人之权者)徒然在那里鄙弃辱骂,担心没有可以做宝刀的材料,而事实上绝非如此!很显然,诗人借写黑石而批评那些无视人才,而又一天“愁绝”高喊没有辅佐之才的当权者。“潜虯”,亦作“潜虬(虬qiú,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即潜龙。晋左思《蜀都赋》:“下高鵠,出潜虯。”《文选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潜虯媚幽姿,飞鸿响远音。”李善注:“虯以深潜而保真,鸿以高飞而远害。”喻有才德而未为世重用之人。

大溪口风雪(二首)

残年容易感他乡,纵不闻猿已断肠。

回首故园山万迭,满船风雪下瞿唐。

北风吞峡一舟轻,雪里江声杂雨声。

篷底细倾村落酒,残宵归梦不分明。

#p#分页标题#e#

“乾隆癸丑,扁舟出峡……”,而这时已经是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本是在家好好过年的时候,但作者却因生计不得不出峡前往京师,其中之苦涩之无奈不言而喻。《大溪口风雪(二首)》这两首诗字里行间莫不表达了诗人的这种感叹。第一首写诗人时至腊月,为了到京师谋生,顾不得“满船风雪下瞿唐”。然而在这岁残之时,更容易感怀他乡孤苦,纵然没有听到凄厉的峡猿啼叫,已然愁绝肠断。回首故园却早已经被万山遮挡。第二首诗说寒冷的北风强劲地吹送着峡中行舟,而在江流波涛声和雨声中纷纷扬扬地下着大雪。为了御寒只能躲在船篷底下慢慢地喝着在村落里买来的酒,在残夜中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好像又梦到是在归乡的途中。

大溪口守风(四首)

伏枕千峰底,江声午夜寒。

雪花鱼复垒,风力虎须滩。

峡逼天真小,途长岁易残。

妻孥应笑我,日日着诗难。

村谷通人迹,山田界雪痕。

风声夔峡动,龙气楚江昏。

夜黑舟逾重,炉红酒自温。

竟思寻杜老,饯岁古东屯。

云雪英英白,奇峰高刺天。

四围山斗绝,五色树莺然。

石泐泉香细,村藏竹影圆。

恨无荆浩笔,画此峡中船。

细看瞿塘峡,船窗双眼明。

人心怖风色,天意缓诗情。

雨止孤云落,山繁一水争。

五更归梦急,青壁杜鹃声。

大溪是瞿塘峡东口的一个小镇,在大溪河(古名黛溪,因溪水清亮透彻青碧如黛故名。后改为大溪,大与黛同音。再后来便逐步转化为现在的大小的大。大溪为中国新石器时期“大溪文化”的命名地)与长江的交汇处。船到大溪后,由于要守风(过去必须等候适合行船的风势方可行船),只好静等。有道是山水之美首先是属于诗人的,尽管守风让船山心中焦躁,但他很快便被这里的山清水秀景象所吸引。所以从他《大溪口风雪(二首)》诗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心中的感伤,但这四首大溪口守风就已将注意力基本转入对周围奇丽山水的欣赏之中了。

第一首诗说,这里伏枕在千峰脚下,半夜听到浪涛翻滚拍击的声音感觉更加寒冷。雪花在鱼腹浦八阵图石阵上空飘舞不停,尖厉呼啸的北风仿佛与浪高水急的虎须滩抗衡。峡谷逼窄能看到的天空真小,而旅途太长转眼就到了岁末。这时妻子和儿女又要笑话“我”,天天作诗毕竟太难(言外之意天天作诗抵不了饭吃)。

第二首诗说,峡谷村庄里居住着山民,从覆盖的雪痕可以清楚地看到彼此的田界。夔峡在北风怒吼中变得天摇地动,云雾却将整个楚江笼罩得让人什么也看不清。黑夜中船停泊在江边显得更加沉重,而炉火熊熊却自然使酒壶里的酒变得温热。我竟然寻思着仿效杜老(指杜甫),在古东屯里过年,辞旧迎新。

第三首诗说,白云雪花轻盈明亮,奇峰凸起高插昊天。周围山崖无比陡峭,树色似羽漂亮灿然。石沟泉细叮咚含香,村中竹林光影月圆。恨无荆浩画笔技艺,摹船所见峡谷奇观。诗人将船中所见之奇景,一幅幅展现读者面前,让人读之既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又给人以无限想象。荆浩(字浩然,山西沁水人,士大夫出身,后梁时期因避战乱,曾隐居于太行山洪谷,故自号“洪谷子”)是中国五代后梁最具影响的画家,擅画山水,得吴道子用笔及项容用墨之长,创造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

第四首诗说,瞪大双眼从船窗细细观看瞿塘峡,北风呼啸不停,让人感到十分恐怖,乃至于破坏了自己作诗的兴致,这大概是天意吧!雨止住了孤云也落下了,到处看到的是重重叠叠的山峰,而长江之水正从峡谷中挟势争泻而出。到了五更残夜仍然做着急切回归故里的梦,听到的是杜鹃哀婉凄恻的“不如归去”叫声。

可以说张船山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卷,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与其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关,他既有诗人的灵赋浪漫,又有画家特有的视觉目光,心中有沟壑,所以他的诗亦如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伏枕千峰底”,“风声夔峡动,龙气楚江昏”,“云雪英英白,奇峰高刺天”,“石泐泉香细,村藏竹影圆”,“雨止孤云落,山繁一水争”,“五更归梦急,青壁杜鹃声”,这些描绘山川地理及各种物象的诗句无不倾注了他的心灵感受。

巫峡同亥白兄作(二首)

云点巫山洞壑重,参天乱插碧芙蓉。

可怜十二奇峰外,更有零星百万峰。

船头风色近南蛮,元日看山想故山。

安得倒流三峡水,扁舟一夜便西还。

这两首诗想象奇特,既体现了诗人画家视觉的独到,又体现了作者深切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力。其一,描写巫山峰奇峰多峰翠,就像一朵朵绿荷乱插着十分娇美可爱;其二,描写诗人思乡情切,甚至突发奇想,欲让三峡水倒流,以便乘坐扁舟一夜西还回家。这两首诗尤其是第一首深得人们喜爱和评家称许,不少人甚至觉得可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写“朝辞白帝彩云间”一诗媲美。

请看诗人是如何描绘巫峡胜景的:

缥缥缈缈的云雨点画着巫山洞壑(山谷)一重又一重,苍翠欲滴的山峰仿佛乱插着的一朵朵碧绿般姣好的绿荷直抵苍穹。而最可爱和最让人惊喜的是那著名的十二峰之外,更零零星星地散落着百万座奇峰。

诗人力避前人成说,不滞留在常人眼中的十二座峰,着眼更加宏大开阔,把人们的视线引向高穹旷远的群峰之中,使拥有百万奇峰的整个巫山一下子气势磅礴的完全展现在你面前,震撼着你的心旌。

可以说这首诗在整个三峡诗中别开生面,自成一格,张扬了个性,体现了独创。这与作者主张的抒写性灵,“自吐胸中所欲言”,“诗中无我不如删”,“模宋规唐徒自苦,古人已死不须争”(《论诗十二绝句》)是十分吻合的。

这首诗不仅得到众多诗词评家的交口称赞,也得到了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毛泽东曾经点评过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一首《江城子咏史》词,其词曰: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梦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p#分页标题#e#

毛批曰:“巫山高之类。”《巫山高》乃汉时军乐短箫铙歌(又曰汉铙歌、鼓吹曲)曲名。后多用《巫山高》古题来描写巫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但有新意者少。遗憾的是,纳兰性德的这首词亦未能脱出前人窠臼,其中既化用了白居易《花非花》诗:“花非花雾非雾,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又用了李商隐《无题其四》“神女生涯原是梦”诗意,只是一种重新组合,自然全没有任何新意可言。所以毛泽东只能用“巫山高之类”批注,显然带有一定的批评意味。但毛泽东对张船山的这首《巫峡》诗却称许有加。

1958年3月,毛泽东主席赴四川主持“成都会议”。3月29日,结束了“成都会议”的毛泽东乘“江峡”轮顺长江东下,考察长江三峡。30日早饭后,“江峡轮”起航进入瞿塘峡。快到巫峡时,毛主席披着睡衣来到驾驶室,一面欣赏三峡风光,一面同船长和领航员谈及有关三峡的神话和传说。毛泽东国学深厚,他熟知巫山历史文化,但他却第一次过巫峡,这自然会引起他极大的兴趣。“江峡”轮这时行到神女峰脚下,毛泽东连忙从随行人员手中拿过望远镜,从不同角度仔细地观看神女峰。他边看边说,宋玉在《神女赋》中描绘神女“夫何神女之姣丽兮,含阴阳之渥饰。被华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奋冀。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其实谁也没有见过神女,但宋玉的这一番形容竟给后世骚人墨客带来无限的想象,成为他们拓展自己思维和创作的源泉,乃至形成一种文化现象。从这几句话无疑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宋玉之才是很佩服的。这时他又突然想到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吟咏巫山的诗,诗说:“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明月中。”(《三峡歌》)就问:“这巫山十二峰,大家见到的几峰,可以说是峰峰奇秀。那么在巫峡里,到底还有多少这样的奇峰?”导游一时回答不出来。当时陪同毛主席的任白戈先生赶忙答道:“在清代我们四川有一个叫张问陶的诗人,很有学问,早在他写的《巫峡》诗中解答了主席这个问题。他说‘可怜十二奇峰外,更有零星百万峰。’有百万哩!”毛主席听后连连夸赞道:“张问陶说得好,回答得十分巧妙。”

壬子除夕与亥白兄神女庙祭诗作

黑夜携诗入破庙,一衲惊呼千鬼笑。

秉烛方知神女祠,风裳水佩殊清妙。

神女助禹成大功,功与童律庚辰同。

不知宋玉是何物,敢造梦呓污天宫。

楚人语妄蜀人辟,二苏兄弟真英雄。

我辈能知神,必为神所福。

况有寄诗神可读,祭时敬借神前烛。

神女奇诗共一灯,灵光万丈腾光谷。

兄诗一百九,弟诗一百五。

开卷古墨香,献神神不吐。

一年心血呕可怜,疏凿还如禹功苦。

丹书玉笈争千古,神目盼兮喜欲舞。

己酉祭诗张果洞,仙人乍来白云重。

庚戌祭诗椒山祠,忠魂飒飒捻吟髭。

天遣今年到巫峡,两枝笔健千山杂。

不抄古人书,我自用我法。

狂吟忘朝饥,冥想惊梦魇。

只镂肝肠不报功,人间何必生鹅鸭。

白鱼朱桔次第陈,一杯慰劳吾精神。

蜀酒禁愁利胸膈,来年口腹重清新。

今夕已除夕,行乐当及辰。

眼前亭亭立监史,云华上宫之夫人,

我醉猖狂神不怒,人能痛饮诗方真。

弟劝兄酬爵无算,奇峰十万争来看。

明日开船去不辞,好风送出巫山县。

从诗题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诗是在壬子除夕与其兄亥白到神女庙祭诗后写的。壬子年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亥白,乃张船山之兄张问安(1757-1815)。张问安,字悦祖,号亥白,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举人,例授教职不就,家居奉母,曾主讲华阳、温江书院。一生淡泊名利,喜山水吟咏,系清代著名诗人。为诗自然飘逸,清人王学浩评其诗云:“读之但觉其语淡而味腴,节短而韵长,盖将韦孟之外,另辟一径,以与唐人争席也。”著有《亥白诗草》8卷,存诗840余首。祭诗,是诗人每年除夕夜开展的一个祭祀典式,始于唐代的贾岛。贾岛常于每年除夕,取自己当年诗作,祭以酒脯而自勉(见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四)。后因以“祭诗”为典,表示作者自祭其诗借以自慰。宋人戴敏即有“杜陵分岁了,贾岛祭诗忙”(《壬寅除夕》)句。从船山在这首诗中回忆的“己酉(1765年)祭诗张果洞”,“庚戌(1790年)祭诗椒山祠”,也可看出清代祭诗风俗仍然盛行。

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船山与其兄亥白及家人从家乡遂宁出发赴京师,沿长江过三峡出川。腊月三十正好抵达巫山神女庙脚下。到了傍晚,兄弟俩携带诗酒祭品到巫山神女庙祭诗并祭祀神女。兄弟二人除夕到神女庙后,看到庙宇破败,不免唏嘘。他们的到来把管香火的庙祝吓了一跳。他们借着神女像前的烛台和香油灯,高声朗诵,一边祭祀神女,一边祭诗,希望巫山神女保佑他们“来年口腹重清新”,并助他们一帆风顺,好让他们平安离开巫山,顺利出峡。在这首诗中,船山赞美神女助禹治水立有大功,怒斥“不知宋玉是何物,敢造梦呓污天宫”。还说,“楚人语妄蜀人辟,二苏兄弟真英雄。”楚人敢于凭虚妄语,歪曲事实,那么蜀人自然就会站出来毫不客气地加以批判驳斥。二苏兄弟,即苏轼苏辙兄弟,蜀人也。而自己与兄亥白亦蜀人也,故这里有自比的意思。与此同时,他们在神前祭诗,说这一年(壬子岁,即1792年),其兄亥白作诗一百九,船山作诗一百五,相差不多。但由于他们作诗抒写性情,反对模拟,“不抄古人书,我自用我法”,往往“狂吟忘朝饥,冥想惊梦魇”,可以说是呕心沥血,认为“疏凿还如禹功苦”,作诗亦如大禹治水一样辛苦。所以他们“白鱼朱桔次第陈,一杯慰劳吾精神”。为了好好地慰劳一下自己,结果兄弟二人喝得酩酊大醉,方回到船上继续守岁。

这首诗写得恣肆狂放,大快朵颐,虽然有些醉后语,但毕竟“我醉猖狂神不怒,人能痛饮诗方真”。其随性而为不模前人的性格和诗风,则表现得淋漓尽致。

回到船上,船山还乘兴画了一幅《诗痕迹图》,以纪念这次祭诗祭神之事。其画为手卷纸本,上题款识:“壬子除夕与亥白兄神女庙祭诗作,并绘小景以志。船山张问陶画并题巫峡舟中。”并钤船山、问陶、老船印。船山、老船皆张问陶号。

舟中守岁(四首)

守岁巫山县,悬灯照不眠。

逆风留过客,流水送残年。

就脯忙终日,妻孥隘一船。

东川杳何处,回首万峰前。

渐苦中年近,真愁客路长。

酒悲神黯淡,诗急梦张惶。

风雪已今夕,山川犹故乡。

莫变巫峡酒,开缆即荆襄。

鱼得厨人喜,深杯酒不辞。

客心常草草,春色故迟迟。

语静临船怪,诗灵上帝知。

残年荒峡底,纵迹溷舟师。

南雪不到地,山头终夜明。

悚然诗酒兴,清绝弟兄情。

小艇荣春帖,千峰答爆声。

头颅忽三十,役役叹浮生。

#p#分页标题#e#

舟中守岁,除了画《诗痕迹图》,以纪念自己兄弟二人祭诗祭神之事,船山还写了这四首感时伤怀的诗。这时他的心情变得十分糟糕沉重,诗里“逆风”、“残年”、“渐苦”、“真愁”、“张惶”、“悚然”、“役役”等词语,正反映了当时的凄苦和诸多的无奈。

癸丑元日入巫峡

一年第一日,携酒看巫山。

晴雪照三峡,春风吹百蛮。

倚天双壁破,迎岁万峰闲。

冷绝高唐观,朝云自往返。

癸丑元日,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正月初一。船山自家乡遂宁走水路乘舟过三峡前往京师,进入巫峡。巫峡巫山是诗人极为向往的地方,所以他自然要好好地欣赏一番这里的奇山异水,了解一下这里的风土人情。从诗中可以看出他的心情不错,他一边慢慢饮酒一边慢慢地闲看巫峡奇景。整首诗显得自然明快,诗说,一年的第一天,就携带着酒慢慢地欣赏巫山的美景。晴雪映照着三峡,春风吹拂着百蛮(百蛮本为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后也泛称其他少数民族。这里特指巫山。古老的巫山亦为少数民族汇集之地)大地。那倚天峭壁从这里陡然划破,让江水归流其间。迎面而来的则是万峰耸立,它们各具姿态,好像为了迎岁悠闲地站在那里。巍巍古高唐观此时却显得格外冷清,而朝云则在上空飘来飘去,这使“我”又自然想到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有关神女的故事。

从这首诗诗题我们可以推知,船山亥白俩兄弟祭诗是到的刚落嘴神女庙,还没进入巫峡。巫山在长江边建有三座神女庙,即刚落嘴(大宁河与长江交汇处山冈)神女庙、青石神女庙(在江南飞凤峰麓,又名凝真观)、培石神女庙。根据时间和地理看,既然“癸丑(1793年)元日入巫峡”,那么头一天“壬子(1792年)除夕与亥白兄神女庙祭诗”就尚在峡外,故他们祭诗的庙当在刚落嘴无疑。

峡中寄王椒畦王子卿

巴东三峡绝奇丽,一石一波天下无。

安得王郎才子笔,浓磨五色画夔巫。

这首诗是寄给他的好友王学浩的。船山看到三峡奇丽的风光,不禁高兴得手舞足蹈,他要让他的好朋友分享这种身在画图中的喜悦感受,甚至不惜贬低自己说可惜没有你王郎的本领,不然就可以用五色画笔将夔巫之绝景画下来。这首诗写得轻快健朗,景随人意,以情驭景,亦可表现出船山抒写性灵,不落前人吟哦三峡窠臼独到的风格。王学浩(1754-1832),字孟养,号椒畦,江苏昆山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举人,著名诗人、书画家。为人恬澹旷适,无意功名利禄。擅画山水,得王原祁正传,结体精微,笔力苍古,着有《山南论画》。于书无不工,篆、隶古劲,直接秦、汉。真书从欧入褚,晚探二王秘。行书更得瘗鹤铭笔意,坚苍浑厚,自成一家。

瞿塘巫峡

瞿塘蟠大壁,巫峡削千峰。

处处奇相敌,山山妙不重。

诗随林壑变,天辟画图浓。

何日真游遍,穿云策短筇?

这首诗将三峡中最著名的两个峡瞿塘和巫峡加以比较,他认为各有千秋,一个是峭壁万仞,一个是千峰耸峙,尽管处处可以匹敌,但又各尽奇妙,绝不重复。诗情随着树林和山谷的景色变化而变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的景观更加浓丽好看。后两句他说,拄着短竹杖穿行在山峰云雾之中,这样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全部游完呢?既表现了作者恣意山水沉醉自然的心态,也从侧面说明瞿塘和巫峡值得游览的地方很多。这首诗“诗随林壑变,天辟画图浓”两句尤佳,不仅对仗工稳,还道出了一个真理,即“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人间词话》),心随景动,景因情生,情景交融,作者与山水也就浑然一体了。

峡中作

三峡斗一心,一心争万古。

一处著一诗,诗犹记里鼓。

诵声琅琅出金石,山头猿鸟尽飞舞。

醉中不成梦中补,昼忘风浪夜忘虎。

天生此手捉奇笔,哪能埋头日把青钱数。

躯壳未脱身先腐,君不见瞿唐贾。

在这首诗里,他认为在三峡中行走较量的是心智,而一心想争的则是万古留名。所以他喜欢徜徉在山水之间,而且是到一处就写一首诗,从诗里就可以看出自己走过的地方和里程。他大声朗诵琅琅如金石撞击,把山头上的猿鸟惊动得到处飞跑。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生活,完全忘掉了自然中会出现的风险。他甚至说,他的手就是天生用来拿笔书写奇妙的,怎能一天埋起头来就在那里数钱!你看那些常年往来于三峡到瞿塘的商人,身体早已经腐烂而只剩下了躯壳,多么可悲可叹!此诗在表现诗人的一种崇高境界的同时,对那种重名重利庸俗不堪的“瞿唐贾”给予了批判。

由三分水至楠木园出巫峡(五首)

急峡层层蔽石门,奇纹如绣织山根。

摩天插水真愁绝,斧劈痕兼屋漏痕。

船窗低亚小栏杆,竟日青山画里看。

奇绝一丛璎珞水,更无人处自珊珊。

石走山飞气不驯,千峰忽作乱麻皴。

变成三峡成图画,万古终无下笔人。

倚天小立玉芙蓉,秀绝巫山第一重。

我欲细书神女赋,熏香独赠美人峰。

江声蟠曲乱山开,天半蒙蒙万古苔。

千丈奇峰立如壁,蛟龙窟里一帆来。

五首诗首首生面独开,以诗人画家特有的目光打量捕捉和描绘峡江景观,想象奇特,脱尽古人看巫山咏巫峡之窠臼,自成一格,为读者营造了一席席丰盛的“巫山秀色”精神大餐,并为他的诗歌创作主张“抒写性灵,反对模拟”写下了最好的注脚。

第一首诗说,湍急的峡江遮蔽着一层层的石门,奇特的纹饰如锦绣一般编织在山根。看到那高耸云天直插水中的石壁真让人忧愁,上面既像是斧劈的痕迹又像是屋漏滴下的雨痕。此诗想象奇特,尤其是第二句,说长在山根上的那些花纹就像编织的锦绣一般夺人眼球。

第二首诗说,船窗低垂,栏杆矮小,整天就像在画里观看着一座座青山;最奇特绝妙的是那泉水(指三分水)像珠玉串成的一丛饰品,在没有人的时候也自然会发出叮咚叮咚的响声。这首诗亦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让人读后清新爽快。如不说青山如画,而说画里青山,更是画中有画,意思显然更进了一步。再如把泉水比喻成一丛璎珞,形、色、声皆似,十分贴切。

第三首诗,极写巫峡之水奔腾呼啸,飞沙走石,不可阻挡的汹涌之势。而这时千峰迎面扑来,不断变幻着形态,仿佛画家在一张巨幅国画中运用了皴染手法,使得像乱麻一样。但如果真正要把三峡变成图画的话,就是经历千秋万代恐怕也没有敢下笔的人吧。头一句写实,第二句用比喻,想象奇特,这正是一个诗人画家所独有的视觉成像。三句假设,四句结论,没有人可以将三峡之奇丽之雄浑描绘出来,进一步凸显三峡的鬼斧神工和博大气势。全诗层次递进,乘势而发,读起来轻松自然,水到渠成。

#p#分页标题#e#

第四首诗说,倚天站立着如玉芙蓉般娇美可人,她挺拔秀丽在巫山奇峰中堪称第一。我想仔细书写神女赋赞美神女,并把最好的熏香焚烧给美人峰。这首诗写得婉约细腻。从这首诗亦可看出诗人乃真性情中人,是怎么想就怎么写,并不矫情。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的独创性,他是把神女峰比作玉芙蓉的第一人,也是把神女峰称之为美人峰的第一人。

第五首诗说江流声从盘旋回环的乱山中传出,半空中烟雨霏霏迷蒙苍茫,笼罩着万古青苔。千丈奇峰耸立如壁,那一叶扁舟仿佛从蛟龙的巢穴里颠簸行来。极写巫峡回环曲折,烟雾弥漫,奇峰壁立,神秘凶险。尤其是结句想象奇诡,道人之所未道,十分生动形象。

舟中遥望巫山

直抵瞿塘秀,巫山十二峰。

灵祠春梦晓,古峡雨痕浓。

石气围孤艇,江声走毒龙。

阳台云自好,林壑暮重重。

这首诗通过对巫峡“灵祠”、“古峡”、“石气”、“江声”、“阳台”、“林壑”等景物的点写,诠释他首句提出的巫山“直抵(完全抵得上)瞿塘秀”的论断。

赏诗如赏画。张船山巫山诗为我们展开一幅幅五彩斑斓的巫山胜景图。通过对张船山所写巫峡诗的欣赏,使我们无不感受到的诗人“抒写性灵,不模前人”诗观的真谛。有人说船山“以惊见其跋涉关河,崎岖戎马,欲歌欲泣,情见乎辞,以为太白、少陵复出也”(见清代诗人顾翰《船山诗草补遗序》),端的不虚。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