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承彦:脆李之乡故事多(二)

巫山诗文
201904-0217:40
分享
龙吟虎啸天子山

巫山县城西南50里,曲尺乡长江南岸,一条溪流切开一道险峻的峡谷,峡谷里蜿蜒盘旋着通往铜鼓镇的古道,古道上巍然矗立着刀劈斧削般笔立的悬崖,悬崖下几根石条支撑着龙台古刹的残垣断壁,残垣断壁的龙台古刹竟然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天子庙。

 

 

 

 

微信图片_20190402090237.jpg (37.1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4 小时前 上传

 

 

 

传说古时候,这里住着一户姓龙的人家,一家人勤勤恳恳,春种秋收,农闲时下河捕鱼,上山打猎,过着平静而富足的生活。儿子龙天赐练得一身武艺,为人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济贫扶弱,深受百姓敬佩喜爱。当朝皇帝昏庸无道,横征暴敛,民不聊生,附近百姓都来投奔龙天赐。大家商议,横竖活不下去,不如起来造反,推翻朝廷,杀死皇帝,也许还有一条活路。于是拥戴龙天赐为首领,准备揭竿而起。龙天赐担心兵马太少,难以起事。一位术士说:“不用担心,此处为龙形之地,是出天子的地方,日出之时常见紫气升腾,真命天子即将出现,所以起事一定能够成功。你从九月二十一日开始,闭关在家修炼一百天,到明年正月初一,打开家门,朝着京城方向射三箭,暴君就会被射死,你就可以坐龙位,当皇帝。切记百天之内万万不可开门!”

 

却说龙天赐闭关到第九十九天,皇帝坐在龙椅上,无缘无故一交跌下地,国师一掐算,知道有人要造反,十万火急兴兵剿杀。龙天赐的舅舅得知消息,连滚带爬跑到龙家报信,龙天赐不肯开门,他妈悄悄打开后门把舅舅放进来。后门一开,只听见屋后竹林噼噼啪啪一片响,山林竹子全部爆裂开,每节竹子里都有寸把长一匹战马,寸把高一个兵卒,全都死掉了。龙天赐急忙朝京城方向连射三箭,三箭全射在龙椅的靠背上,没有射中皇帝。据说一百天满,兵马就会变成真的,就可以帮助龙天赐夺得天下。龙天赐造反失败被杀,老百姓为了纪念他,就把这一面山叫做天子山,还修了一座庙,名为天子庙。再后来,官府把它改建为龙台观,但是老百姓还是坚持叫做天子庙,一直延续至今。

 

附近的一些地名也和龙天赐造反有关,例如起事作号令用的一面大铜鼓藏放的地方,就叫铜鼓,这就是铜鼓镇得名的由来;有一处地方住着造反的骨干分子,是龙天赐准备成事后封赏的官员,这里就被称作“官阁”,后来因为在此修了一个观音阁,才改称观阁。观阁村的仙女洞,是一个大型溶洞,东高西低,洞径曲折,钟乳密布,长约3000米,传为仙女洞府。

天子山的崖壁上放置着两具悬棺,被《我国悬棺葬历史资料辑要》收录。龙台观遗址“残砖断瓦满脚下,蓬蓬乱草拂额发”,现存碑刻十五块,青石庙门兀然而立,门额“龙台古刹”,门联“古涧飞泉龙吟虎啸,双峰耸翠月白风清”。

涧水从高岩上飞泻而下,清亮的声响应和着龙吟虎啸;两座青翠的山峰,静静地矗立在皎洁的月光下,拂拂的清风里。如此幽远高古的美妙意境,险峻雄伟的神奇风光,怎不对人产生强烈的诱惑。

 

罗智锡夫妇墓

 

罗智锡与沈氏夫妇合葬墓,位于曲尺乡五柏村,建于清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高5米,宽4.5米,纵深6米。罗智锡为例赠徵仕郎。

墓联:兰桂腾芳

霞蔚云蒸千年毓秀  龙盘凤逸百世流芳

 

曲尺乡塘上村詹母谭氏墓

 

建于道光五年(1825年),墓上方竖刻“圣旨旌表”四字。墓联:芳心不羡冰霜洁;苦节应同天地贞。

墓志:乾坤浩气留于巾帼而节以昭焉,难矣哉。其节乎士君子,读书识古,又得良师友切劘,而后能矜名节,而不变其操。若乎闺阁之姿,非有诗书启悟,师友化诲,而饱雪酣霜,历久不变,此非有得于天地至正之气,安不变其志哉。

谭孺人,詹公玺之佳配也,年十七为詹妇,生子名文才,尚未成立,而镜鸾孤掩,钗凤分飞,遂苦志守节以抚其遗孤。盖柏舟矢志之日,犹是他人纷纷再醮之年也。及见,羡为之。娶于陈氏,逾年抱孙,名伦,孺人颇自慰,孰意遭天不吊,复殒其媳,孺人乃又抚其幼孙焉。

嗟乎,贞一已之苦,节何其烈也,抚两世之遗孤,讵不难哉。此诚宜旌于世而表于后矣。至嘉庆癸酉岁(1815年),会朝廷选节,其孙乃请于官,遂邀朝廷旌表。次年孺人以寿终,享年七十有八,葬于治北平天铺。葬之日,其孙即欲建坊而未果,后又惧子孙暂忘其祖德也,因为之勒石建碑,镌“朝廷旌表”四字于其上,而来索序于余。余愧无文辞以颜之,因为颂曰:为节妇难,为节妇而能善理务以抚其子孙为尤难。孺人兼二难而无缺焉,其足流芳千古哉。

光绪《巫山县志·列女志》载:“谭氏,詹玺妻,年二十五,夫卒,子文才,甫三岁。氏矢志以事舅姑,历四十余年不倦。舅姑年九十而终。今孙曾绕膝。”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