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殇登龙观

巫山诗文
201901-1102:01
分享

道观里是道士,供奉三清道尊,属道教;寺庙里是和尚,供奉佛祖,属佛教。知识心得!

历史厚重,见证百年沧桑。

登龙观,又名灯笼观,登龙冠。10月21日,在时任连山村的支书易宗仁和主任史万友的带领下,加上当地3名热心群众向导。我终于爬上了这座远观多年,却从未到达的观顶。1、观名的考证。由石匠精雕细琢的方石围成一个“四方天井”的房子。正中一个约8米高的长方体砖垛。六块观碑矗立在观前。虽然历经岁月的风化。但依稀可见其中一块上刻有“嘉庆二十七年仲夏”、“黄龙观”的字样,还有大量的捐款、捐物者的姓名。也就是说至少该观距今已经修建了191年,原名叫黄龙观。而在另一块上刻有“大清同治七年”、“青龙观”的字样。也即是在距今145年时,被改成了青龙观。据当地传闻,第一任道长叫李达相,后来的是邹道长。而纵观该山脚四周的地名。连山村三社原名叫灯笼村,原大洪村又有著名的灯盏窝山。故又名“灯笼观”。再从远方看登龙观特别像一条龙的龙角;另一个方面,在当时缺吃少穿的条件下,登龙观的山脚下居然还有人家考进万县(现在的万州)工作,是沾了该龙山的灵气。“冠”有升官发财、加官进爵的寓意。所以被喊为“登龙冠”。而登龙观,既有登龙一望,又有登龙升官之意,还与“青龙观”谐音。所以,最终被称之为今天的“登龙观”!2、历史厚重,沧桑中见古人大智慧。(1)桐油石灰和黄土的使用。无论是建观的粘土,还是石块中的焊接,都是使用的桐油石灰混合土。无论怎样经历风霜雨雪。都不变色和变形,所以历经近200年,登龙观除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人为的破坏外,基本保持了原貌。据已经86岁的李美晏老人回忆,他参与了在1968年拆观修标语台的运动。拆时特别艰难,更难的是桐油石灰混合土不可以再次使用。造成了该标语台如果建得太高,底脚的普通黄泥土石干打垒根本承受不了重量,不得不停止修建。最终成为今天的模样。观中一座长方体无字标语台矗立。(2)柴烧砖的永固性。70年代以前,登龙观四周的方圆百里清一色的茅草屋。而建观竟然使用的是“柴烧砖”,柴烧砖比现在的建房红砖要宽、要薄,但更坚固,随便一块,都像石头一样坚硬。(3)精巧的石工与神秘的图案。所有的建观的石块都经过精雕细刻,没有一丝多余的部分。特别是观前一对鼓儿石。两个鼓儿石取自同一个石头,每个又成为独立的个体。每个体又分为相连为一体的四个部分。方型底座上加四方型神秘图案加方型鼓座,顶部成圆形牛皮鼓样。左右看似相同,细看图案又完全不一样。深雕刻的神秘图案到底代表的是“道教”中的“鹰图腾”,还是太极中八卦的阴阳。晚辈无力考证。老百姓说是公母,也许更确切。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鼓儿石还有更神秘的地方:当地一姓李的村民见其雕刻精美,便偷偷地背回家去,没想到当天夜里,其女儿就起急症,几次差点死去。第二天一大早,他赶紧把鼓儿石背回原处,并磕长头忏悔,其女儿不治而愈。不光大人敬畏,有一细娃儿在观前玩耍,不小心摔坏了观里的香炉碗,头疼得撞墙。最终下跪赔碗认错病才好!从此,谁也不敢再动观里的任何东西!

地势险要,关里观外,九弯十八河

1、关里观外两重天。登龙观,其实更是“登龙关”,因为山高岩陡,是外界进入的唯一路口。小地名又叫“要经门”。别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就是一个细娃儿、细妹子站在登龙观上,推石头砸,就可以当住观下的千军万马。1958年过后的三年自然灾害后大荒年岁,很多村全村饿死。而登龙观内无一人饿死!被人们成为“富饶的内头”,“穷奔高山,富奔口岸!”很多关外姑娘放弃优越的交通条件,纷纷嫁进观内,为的就是逃命,最终逃过劫难。而登龙观在八大王“血洗四川”的杀戮过程中更是救了很多人命。无论是传说或是事实,但登龙观山上有很多铁的箭头子,只要在50岁以上的当地人几乎都见过或玩过。足以证明登龙观在战乱年代的重要性。2、九条槽,九把瓢。连山村以一山连着一山而命名。细数为九座山脉,每座山环环相扣,又独立成龙脉;山底是马渡河、后溪河。山顶都汇集到“梨子坪”森林公园。九座山形成天然的九道湾。即前湾后湾上湾下湾、赵家湾张家湾王家弯苟家弯、大洪湾。最终以中间的大洪湾命名为原“大洪行政村”,2011年已整村搬迁,大洪行政村被注销,合并为连山村。一湾对两河,就成为九湾十八河:上河下河、吊桥河、当阳河、打鼓岭河……九道湾正对后溪河的对岸,岩天然成为九把瓢的形状。有人说“河这边九条槽,河那边九把瓢”,瓢把槽里舀光了,所以这边穷,那边富。登龙观正处于第一座山脉上,镇守着九道湾的边缘!3、看见屋、走得哭。原大洪村正对的后溪河,对门是官阳乡的平河陶家湾。整个村全部都在岩上,每年都有人掉下岩摔死,被河这边的人称为“改嫁嶝”!那边的人听说后,就更名为平河头,据说再也没人摔死了。河这边可以找个声音大的和那边的人喊话,历代却几乎没有交流,别说“看见屋,走得哭”,一上一下,还得过河、爬岩,根本就过不去。即使过去了,一个来回至少也要十天半月。所以隔河相望,却互相成为秘团。原大洪村更是地广人稀,就是本地人也不一定全村每家每户都到过。只有途经唯一的登龙观,每条槽的人才互相认识。一姓朱的女子,在大荒的60年代,因在观外没有东西吃,向“内头”奔去,20多岁了,因为病怏怏的,在观外就被一头豹子盯上。走到登龙观,又累又饿,被豹子轻松的杀死并吃掉了手臂。坟墓至尽埋在登龙观山脚。4、山顶打猎,山脚摸鱼。九座山脉山底都是河,而山顶在巫山的最高峰梨子坪的土地岭,高达2000米以上。可见每座山脉的气候落差太之大。所以冬天山顶积雪打猎,而山脚还可以下河摸鱼不冷。高山人在和野猪、狼抗衡;低山人却在和猴子斗争!登龙观处于半山腰,在积雪的分界点上,是最适合人生存的气候,所以民居大都与登龙观相平衡。5、帝王之地,蓬莱仙景。古代相传的宗教人物有九龙:分别是青赤黄白黑龙神、东南西北海龙王。连山的九道山脉与九龙人物正好巧合。而梨子具有润肺、清心、止热咳、消痰水的功效,便有“百果之宗”的美誉。早在秦汉时代始就被历朝历代选作贡品进贡朝廷。九龙山脉汇集到“梨子坪”,而梨子坪正中,正好有一个圆形的小山包,形状和梨子再次吻合与巧合。梨子坪便成为老百姓心中的“九龙捧圣”之地。也就是今天的梨子坪森林公园。再加上梨子坪终年大雾弥漫,烟波飘渺,让人神秘莫测,与神话中的蓬莱仙景神似,更另人遐想!登龙观作为九龙山脉上唯一的观,是老百姓全体的精神寄托。被称为“黄龙观”,再到“青龙观”绝不是古人的一时冲动,而是大智慧的厚重文化底蕴再现!

奇花异木,人与自然和谐同一。

#p#分页标题#e#

登龙观内是闭塞的,90年代以前没有公路,至今也只有到原大洪行政村瓦店子断头石子路一条。本来人就不多,再加上整村搬迁,也许用不了多久,九道山脉就会重归寂寞。所有关于人类的文明与历史都会淹没到深山老林中,随岁月沉沉逝去。得铭记这方黑土养育了千百代“内头”人:1、资源丰富,刀耕火种,自己自足。大荒年:衣有线麻做的家织布;食有核桃、板栗、蘑菇、野菜等;住有毛竹屋;行有双脚。就是现在:天麻、红腹景鸡、麂子等珍稀动植物在大山里司空见惯。种庄稼使用的是猪粪、火土等农家肥。鸡是土鸡、猪是土猪;黑土地上种出的洋芋、红苕、包谷三大砣,味天然香醇。2、医疗低下、自然给予。止刀口血用齐头蒿;止肚子泻用大劫驾;治咳嗽熬冰糖梨子水;治马蜂蛰用碧血灵……3、蛮荒部落,民风淳朴。九道湾虽然地偏人稀,但民风虽彪悍却淳朴。如果你是害人精,他们就是狼;如果你是朋友,他们就是你的家人。因为登龙观四周的居民无论你是张老师、李老师,一律统称为“老师”;无论你是杨师傅、马师傅,一律称为“师傅”。家神上供的不是菩萨,供的是“天地君亲师位”。家训都刻有:“国正天星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尽管四围都是树木,老百姓从未砍光那道山脉,更没有一起火灾发生,人与自然和谐同一。

风景奇丽,可惜不为外界所知。

爬登龙观的途中,在感受到清风洗尘、惊险浑然天成的同时。更被奇丽的风景所吸引:1、响天坑的空灵。响天坑实际口面只有脸盆大,丢一个石子进去,一分钟内是叮叮咚咚、渐去渐远、回音不绝的声响,听几次就会让焦躁的人心静如水。2、龙口岩考验人的胆识。上下登龙观,如果想抄近道,就必须经过“龙口岩”,一是龙口太窄,腰围三尺的胖子更本无法通过,强行过去一旦卡住,不受伤绝不可能爬出来。二是脚底悬空而过一步,让人胆寒。3、山桃味甜。一般山上生长的都是毛桃子,豁人味苦;但登龙观上的桃子红、大、甜、香、无毛;吃一口永远难忘!而这样奇丽的风景,除了当地老百姓神一样的敬畏外,却不为外界所知,成了历史遗忘的角落!

回望登龙观四周,天空瓦蓝、白云清闲;背后是饱经沧桑的百年老观;脚底是蜿蜒的后溪河和马渡河两河口;前面是连绵的群山,从巫山的大昌到巫溪县的红岩头再到湖北省的黄县当阳;左手是龙凤争窝的倒窝坑;右手是灯盏窝笔架山。接近地平线的红红夕阳,染得人、观、山、河一片金黄。该下山了,坐等阳光逝去,会找不到来时的路……

撰写:李先辉

通讯地址:重庆市巫山县金坪乡文化服务中心

邮政编码:404706

联系电话:13896208600

电子邮箱:jpxxlxh@163.com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