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编”的火车凸显铁路发展的“软肋”

数字巫山
201501-1308:57
分享
近日,有网友报料称,她和朋友在铁路购票网上买了几张火车票,上车时却被告知该趟列车并无票面上的车厢,工作人员还一度怀疑几张车票的真伪。铁路部门表示,这种情况属于列车“临时欠编”,遇到此类情况,会将旅客安排到其他车厢的同类座席乘车。(1月5日 《新京报》)

自今年起,铁路部门又做出一系列的调整,火车票实行60天的预售期,其本意是为了方便人们买票,适时调整火车编组,让大家都“有车可乘,有票可回”。然而,事实并不尽如人意,购票压力缓解有限,反而使得倒票的“黄牛党”日进斗金。对于网友的遭遇,笔者深感同情,毕竟火车票购买本来就不易,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抢到了却又遭到如此对待,着实让人心里恼火,不知铁路部门究竟是欠编?还是欠扁?

当然,玩笑之语不可当真。随着挂了6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牌子被摘下,换上“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牌子,中国铁路局改革发展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昔日铁老大的霸权地位已经被打破,但是因此而产生的服务漏洞却不曾随之而湮灭,“软实力”的比拼才刚刚开始。

相比之下,同样属于运输行业的航空业却很少碰到这种情况。原因为何?其一,因为航空业发展时间较短,尤其是民用航空尚属于起步阶段,服务自然优中选优。其二,航空业并非一家独大,国内的竞争迫使他们必须以提高服务质量来吸引顾客,谋取自身发展的空间。其三,航空业没有地域限制,国家或地区间的运输是一种行业行为,同时也是一种学习交流,为他们提供了向国内外行业翘楚学习的机会,促使他们不断学习交流,提升自我。

铁路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要让“软实力”最终沦落为“软肋”。 “闭门造车”的行业发展不会换来铁路的美好明天,倘若不加以改变,即使加上高铁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亦不能挽回那稍纵即逝的发展良机。因为没有“软实力”的硬件,也不过是一对废铁而已,发展又从何谈起?切莫让“消失的火车”成为铁路改革进程中不可弥补的短板,因为差距一旦产生,“软肋”就会成为“死穴”,那可就不是打一顿“板子”就能够改变的。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